胡兴胜主任医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主要通过定期筛查、关注异常症状、高危人群监测、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五种方式实现。
针对特定癌症开展规律性筛查是早期发现的关键。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肺癌,女性应每1-2年接受乳腺钼靶检查。结直肠癌筛查推荐50岁起每5-10年进行结肠镜检查。胃癌高发地区可定期做胃蛋白酶原检测联合胃镜检查。宫颈癌筛查采用TCT和HPV联合检测。
持续存在的异常表现需警惕恶性肿瘤可能。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超过10%需排查消化系统肿瘤,进行性吞咽困难可能提示食管癌。异常阴道出血与宫颈癌相关,无痛性血尿可能是膀胱癌征兆。长期声音嘶哑需排除喉癌,黑便要考虑消化道出血可能。
具有癌症家族史或遗传倾向者需加强监测。BRCA基因突变携带者应每半年进行乳腺MRI检查,林奇综合征患者需每年结肠镜检查。慢性乙肝患者需每3-6个月检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长期吸烟者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CT检查。
现代影像技术可发现早期微小病灶。PET-CT能显示代谢异常病灶,对淋巴瘤和转移癌敏感。超声造影可鉴别肝脏占位性质,乳腺超声能发现触诊阴性的肿块。增强MRI对软组织肿瘤和脑瘤具有较高分辨率,内镜超声有助于判断消化道肿瘤浸润深度。
特定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具有提示作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需排查前列腺癌,CA125异常可能与卵巢癌相关。甲胎蛋白对肝癌诊断具有特异性,癌胚抗原升高常见于结直肠癌。但需注意标志物存在假阳性可能,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均衡饮食应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浆果类摄入,限制加工肉类和高温烧烤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戒烟限酒可显著降低肺癌和肝癌发生率,避免过度日晒预防皮肤癌。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出现持续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