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感染内科
近期全球多地报告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的感染病例增加。主要流行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亚型、奥密克戎变异株XBB系列,以及儿童高发的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典型症状包括喘息、呼吸急促和发热。该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冬季高发期可能持续至次年春季。2岁以下患儿可能出现细支气管炎,需警惕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
北半球正处于流感季节性流行期,H3N2亚型病毒株占比显著上升。该毒株具有较强传播性,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肌肉酸痛和干咳。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接种疫苗可降低重症风险。
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仍是当前优势毒株,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感染者常见咽痛、头痛和乏力症状,部分病例出现腹泻等消化道表现。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密闭空间感染风险较高。
腺病毒在托幼机构和学校易引起聚集性疫情,表现为结膜炎、咽炎和高热三联征。该病毒可通过接触污染物传播,病程通常持续7-10天,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肝炎等严重并发症。
诺如病毒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病例增多,主要症状为呕吐和水样腹泻。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在养老院、餐厅等集体单位易暴发疫情。脱水是主要风险,需注意补充电解质溶液。
建议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并勤洗手。出现持续高热、呼吸窘迫或严重脱水时需及时就医。保持室内通风,对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定期消毒。易感人群可咨询医生接种流感疫苗,儿童和老年人应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日常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