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中玉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妇科
卵巢囊肿可能由内分泌失调、炎症刺激、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因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
卵巢囊肿与激素水平紊乱密切相关。女性排卵周期中,若卵泡未正常破裂或黄体持续存在,可能形成生理性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因雄激素过高、排卵障碍,更易出现多个小囊肿。这类囊肿多数可自行消退,但长期内分泌失衡需通过激素调节治疗。
慢性盆腔炎或输卵管炎可能波及卵巢,导致炎性渗出物包裹形成囊肿。这类囊肿常伴随下腹坠痛、白带异常,可能因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引发。需通过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严重时需手术引流。
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附着在卵巢表面,随月经周期出血积累形成巧克力囊肿。患者多有进行性痛经、性交痛,囊肿易与周围组织粘连。治疗需结合药物抑制内膜生长或腹腔镜手术剥离。
部分卵巢囊肿与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倾向相关,如浆液性囊腺瘤具有家族聚集性。有卵巢癌家族史者应定期进行超声和肿瘤标志物筛查,必要时需预防性切除。
长期熬夜、高脂饮食可能干扰激素代谢,增加囊肿风险。吸烟会降低卵巢抗氧化能力,酒精则影响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保持规律作息、控制体重可降低发病概率。
建议日常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卷心菜摄入,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有助于雌激素代谢。每周进行3次以上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避免使用含双酚A的塑料制品,减少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接触。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做妇科超声检查,若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或出现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