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凡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儿童性早熟是指女孩8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异常现象,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过早、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外源性激素摄入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有乳房发育、阴毛生长、睾丸增大、月经初潮提前等。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占多数,与遗传或体质因素相关。下丘脑提前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垂体释放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导致性腺过早发育。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抑制性腺轴活动,常用药物有曲普瑞林、亮丙瑞林等。
脑肿瘤、脑炎、脑外伤等可能刺激下丘脑异常分泌激素。颅咽管瘤、视神经胶质瘤等常伴随头痛、视力障碍等症状。需通过头颅核磁共振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必要时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误服避孕药、含激素的保健品或接触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假性性早熟。表现为单纯乳房发育或阴道出血,但无性腺增大。需立即停止接触可疑物质,必要时使用他莫昔芬等抗雌激素药物。
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卵巢颗粒细胞瘤等自主分泌性激素的肿瘤,会导致异性性征发育。伴随生长加速、骨龄超前等表现。需通过超声、CT等检查确诊,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罕见病由GNAS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皮肤咖啡斑和性早熟三联征。卵巢自主分泌雌激素导致不规则阴道出血,可用来曲唑等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家长发现儿童有性早熟迹象时,应及时就诊儿童内分泌科,完善骨龄测定、激素水平检测和影像学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接触含激素食品,控制高热量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定期监测身高体重变化,配合医生进行药物干预,多数患儿可获得理想成年身高。心理疏导同样重要,需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身体变化,减轻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