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荨麻疹的发病原因

聂小娟 副主任医师

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病毒性荨麻疹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异常、遗传因素、药物刺激以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病毒性荨麻疹通常与病毒感染有关,常见的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侵入人体后,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皮肤出现风团和瘙痒症状。患者可能伴随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治疗上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同时可配合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2、免疫反应异常

部分患者在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等炎症介质。这种异常的免疫反应会引起皮肤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形成荨麻疹的典型皮损。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灼热感或刺痛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调节药物。

3、遗传因素

有荨麻疹家族史的人群更易发生病毒性荨麻疹。某些遗传性过敏体质可能使个体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更为敏感。这类患者往往从小就有反复发作的过敏病史。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必要时可进行过敏原检测。

4、药物刺激

在病毒感染期间使用某些药物可能诱发或加重荨麻疹症状,常见的有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这些药物可能作为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引发过敏反应。患者通常在用药后数小时出现皮疹。治疗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遵医嘱更换治疗方案。

5、环境因素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病毒性荨麻疹的发生发展。寒冷或炎热天气可能加重皮肤症状,空气污染物可能刺激呼吸道并影响免疫功能。患者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湿度,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

病毒性荨麻疹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以防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限制可能致敏的海鲜、坚果等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温和运动以增强免疫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切勿自行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