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脂肪肝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具体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等类型。
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乙醇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线粒体,抑制脂肪酸氧化,同时促进甘油三酯合成。患者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乏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肝区压痛等症状。戒酒是治疗的核心,可配合水飞蓟素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辅助修复肝细胞膜。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常见于肥胖、2型糖尿病等人群。胰岛素抵抗导致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增多,超过线粒体氧化能力时形成脂肪沉积。该类型又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后者伴有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浸润。治疗需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必要时使用维生素E或吡格列酮。
单纯性脂肪肝指肝细胞脂肪含量超过5%,但无炎症或纤维化表现。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此类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通过饮食调整如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配合有氧运动,多数患者脂肪沉积可逆。
脂肪性肝炎在脂肪沉积基础上出现肝细胞损伤和炎症反应,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病理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Mallory小体形成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此类患者有较高风险进展为肝纤维化,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必要时使用奥贝胆酸等药物抗炎保肝。
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的终末阶段,肝脏正常结构被假小叶取代。患者可能出现门静脉高压体征如脾大、腹水等。此阶段需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晚期患者需考虑肝移植。定期进行肝脏弹性检测和甲胎蛋白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
脂肪肝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饮食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指标,避免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对于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