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睡眠障碍是什么原因引起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刺激、心理压力、躯体疾病、药物影响等原因引起。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醒频繁、早醒等症状,可通过调整作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存在睡眠觉醒节律相关的基因变异,表现为家族性睡眠延迟或早醒倾向。这类情况需建立规律作息,固定就寝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家长可记录睡眠日记帮助医生判断遗传模式。

2、环境刺激

卧室光线过强、噪音干扰、温度不适等环境因素会干扰褪黑素分泌。建议保持卧室黑暗安静,室温维持在20-24摄氏度,选择透气棉质寝具。睡前1小时应停止剧烈活动,建立洗澡、阅读等固定睡前程序。

3、心理压力

学业负担、家庭矛盾或社交问题可能导致焦虑性失眠。家长需观察孩子情绪变化,通过亲子游戏、绘画等方式疏导压力。认知行为疗法中的刺激控制法能帮助重建床与睡眠的条件反射。

4、躯体疾病

过敏性鼻炎、哮喘发作等呼吸道疾病,或胃食管反流、湿疹等躯体不适会引发睡眠片段化。腺样体肥大可能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必要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5、药物影响

某些治疗多动症的中枢兴奋剂、含咖啡因的感冒药可能延迟入睡。家长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傍晚后服用影响睡眠的药物。对于持续失眠的儿童,医生可能短期使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或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是改善儿童睡眠障碍的基础。每日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晚餐不宜过饱,睡前2小时避免摄入含糖饮料。家长应保持耐心,避免因睡眠问题过度焦虑而加重孩子心理负担。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缓解,建议到儿童睡眠专科就诊,通过专业评估排除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潜在疾病。对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或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