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狂躁症症状是哪些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孩子狂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活动增多、思维奔逸等症状,可能由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脑部结构异常、神经递质失衡、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1、情绪高涨

患儿常表现出异常兴奋或易怒,情绪波动剧烈且与情境不符。可能因小事突然大笑或暴怒,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家长需注意避免刺激性语言,可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治疗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伴随睡眠需求减少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等心境稳定剂。

2、活动增多

患儿会出现不停奔跑、攀爬等过度活动,难以安静完成作业或进餐。这与多巴胺能系统过度活跃有关,家长应移除环境中危险物品,建立规律作息。当伴随危险行为时,可能需配合奥氮平片、喹硫平片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

3、思维奔逸

表现为语速飞快、话题跳跃,常伴有注意力分散。脑电图检查可能显示额叶theta波异常,这种情况需限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若影响课堂学习,医生可能建议联合使用托莫西汀胶囊、哌甲酯缓释片等中枢兴奋剂。

4、冒险行为

患儿可能进行高空跳跃、过度消费等不计后果的行为,与杏仁核功能调控异常相关。家长需保管好家中财物,必要时使用氟哌啶醇注射液等快速镇静药物。伴随自伤倾向时,需立即就医进行危机干预。

5、夸大妄想

部分患儿会声称具有超能力或名人身份,这种症状多出现在疾病发作期。心理评估常显示现实检验能力下降,此时需避免争辩其妄想内容。医生可能调整用药方案,如加用阿立哌唑口崩片等D2受体部分激动剂。

家长应保持每日症状记录,包括睡眠时长、情绪变化等关键指标。饮食上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限制含咖啡因饮料。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行有助于稳定情绪,但需避免夜间剧烈运动影响睡眠。当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伤人毁物行为时,须立即前往儿童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