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心率范围为每分钟60-100次。心率受年龄、体能水平、体位、情绪状态、药物影响等因素调节,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静息心率可低于60次/分,婴幼儿心率普遍高于成年人。
新生儿心率可达120-140次/分,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儿童期心率维持在80-120次/分,青少年接近成人标准。老年人因窦房结功能减退,静息心率可能略低于标准值,但低于50次/分需警惕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长期进行耐力训练者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提高,静息心率可降至40-60次/分属生理性心动过缓。未经训练人群心率低于60次/分可能提示传导阻滞,需结合动态心电图评估。
由卧位转为直立时,心率通常增加10-20次/分以维持血压。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者站立时心率增幅超过30次/分,可能伴随头晕等脑灌注不足症状。
紧张、焦虑等情绪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速,应激状态下可达100-120次/分。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需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病理因素。
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药物可降低心率,阿托品、肾上腺素类药物则加快心率。服用上述药物期间出现心率低于40次/分或持续超过100次/分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日常监测心率建议选择晨起静卧状态,用食指中指轻触桡动脉计数30秒乘以2。规律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脏功能,但运动时心率不宜超过220减去年龄的数值。出现心悸、晕厥伴随心率异常,或居家监测发现持续心动过缓/过速超过一周,应至心血管内科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专业评估。保持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持正常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