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预防咽异感症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用嗓、戒烟限酒、调节心理压力、定期体检等方式实现。咽异感症可能与咽喉炎症、胃食管反流、精神因素、内分泌紊乱、肿瘤等因素有关。
每日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饭后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口腔细菌滋生易引发咽喉黏膜炎症,导致咽部异物感。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治疗龋齿或牙周病。避免共用牙刷、餐具等物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教师、歌手等职业人群需控制连续发声时间,每小时休息10分钟并饮用温水。长期声带过度振动会导致喉部充血水肿,产生持续性的咽部梗阻感。可学习腹式呼吸法减轻声带负荷,冬季外出佩戴围巾保暖咽喉。
烟草中的焦油会直接刺激咽部淋巴滤泡增生,酒精则使黏膜血管扩张充血。两者协同作用会加重咽部异物感和灼痛,建议逐步减少吸烟量直至戒断。聚会场合可选择无酒精饮品替代,避免被动吸烟环境。
焦虑抑郁状态常伴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发喉部肌肉异常紧张。可通过正念冥想、有氧运动等方式缓解压力,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若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情绪低落伴咽部不适,建议寻求心理专科帮助。
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喉镜检查,早期发现鼻咽癌等器质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可能表现为咽异感症,需定期监测血糖和激素水平。胃食管反流患者需做24小时pH监测明确诊断。
日常饮食宜选择温软食物如山药粥、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及过硬食品。用罗汉果、胖大海等中药代茶饮可润喉利咽,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1周。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晨起空腹饮用淡盐水有助于清洁咽喉。若症状持续存在或伴随吞咽困难、声音嘶哑、颈部肿块等警示症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排除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