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产前抑郁症通常不建议单纯因心理问题选择引产,是否引产需综合评估胎儿健康状况及孕妇精神障碍严重程度。产前抑郁症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干预、家庭支持、产科评估、多学科会诊。
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心理治疗是产前抑郁症的首选干预方式,通过调整孕妇对妊娠的认知偏差,改善夫妻及家庭关系,可显著缓解抑郁症状。专业心理医生会采用正念减压等技术帮助孕妇建立积极应对模式,该方式无药物副作用风险,对胎儿发育无不良影响。
中重度抑郁发作且伴随自杀倾向时,经精神科医生评估可谨慎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妊娠B类抗抑郁药。这些药物透过胎盘屏障的概率较低,但需严格监测胎儿生长指标。用药期间应配合定期血药浓度检测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配偶及直系亲属的情绪支持能降低孕妇皮质醇水平,家庭成员需参与孕妇日常情绪监测,协助记录睡眠饮食情况。建立家庭应急联络机制,当出现自伤念头或持续拒食时,需立即启动医疗干预。
产科医生需系统评估胎儿发育状况,通过无创DNA检测、大排畸超声等排除胎儿畸形。仅当确认胎儿存在致死性畸形或严重染色体异常时,才考虑医学指征引产。单纯抑郁症状未构成终止妊娠的医学适应证。
精神科、产科、新生儿科专家需联合制定决策,重点评估三个维度:孕妇当前自杀风险等级、抗抑郁治疗应答效果、胎儿宫内窘迫证据。会诊结论需明确记录在病历中,任何医疗决策都应获得孕妇及家属的充分知情同意。
孕妇应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维持规律作息。家属需注意观察情绪波动周期,避免让孕妇单独处于高空或危险环境。建议每周进行胎心监护和抑郁量表评分,当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超过24分时需住院治疗。所有治疗都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或做出重大医疗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