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鼻翼两侧的沟通常称为鼻唇沟,是位于鼻翼外侧至口角外侧的皮肤凹陷区域。鼻唇沟的形成主要与面部肌肉运动、皮肤松弛度、脂肪分布等因素有关,属于正常解剖结构。随着年龄增长或皮肤胶原流失,鼻唇沟可能逐渐加深,部分人群可能因遗传因素或表情习惯导致该区域更明显。日常护肤中避免过度拉扯皮肤、做好防晒保湿有助于延缓鼻唇沟加深,若出现异常红肿或疼痛需排查毛囊炎等皮肤问题。
鼻唇沟起自鼻翼外侧呈弧形延伸至口角外上方,是区分面颊与上唇的标志性结构。该区域由面部表情肌反复收缩形成动态褶皱,笑时尤为明显。其深浅受颧大肌、提上唇肌等肌肉张力影响,婴幼儿时期较浅,成年后随表情肌发育逐渐定型。
鼻唇沟在面部表情传达中起关键作用,参与微笑、咀嚼等动作的肌肉联动。正常沟壑有助于维持面部立体感,过浅可能影响表情丰富度。沟内分布有皮脂腺可分泌油脂保护皮肤,但过度分泌可能诱发局部粉刺。
皮肤老化导致的真皮层胶原流失会使鼻唇沟逐渐明显。长期侧睡压迫、吸烟等习惯可能加速局部皮肤松弛。部分人群因上颌骨发育不足或牙齿咬合问题,可能加重中面部凹陷感间接凸显鼻唇沟。
短期内突然加深的鼻唇沟需警惕面神经麻痹导致肌肉张力失衡。单侧沟纹消失可能提示贝尔面瘫。沟区持续红肿伴疼痛需排查疱疹或细菌感染,反复发作的丘疹可能与玫瑰痤疮相关。
轻中度加深可通过射频、微针等医美手段刺激胶原再生。日常使用含维生素C的护肤品有助于抗氧化,按摩时沿沟纹垂直方向轻柔提拉。严重凹陷者可考虑透明质酸填充,但须在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对维持鼻唇沟状态有积极作用,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E能增强皮肤弹性。避免频繁做夸张表情可减少肌肉过度牵拉,清洁时注意轻柔处理该区域防止摩擦损伤。若鼻唇沟伴随面部不对称或感觉异常,建议尽早就诊排查神经系统疾病。日常护肤选择温和无酒精产品,防晒时注意照顾到这个易忽略的褶皱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