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杰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神经外科
脑外伤引起的脑出血属于创伤性颅内出血,需立即就医处理。脑外伤后脑出血可能由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瞳孔不等大等症状。
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导致,出血位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典型表现为外伤后短暂昏迷-清醒-再昏迷的过程,CT显示梭形高密度影。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可配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使用氨甲环酸止血,必要时给予苯巴比妥预防癫痫发作。
硬膜下血肿常因桥静脉撕裂引起,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急性型多在24小时内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慢性型症状隐匿。CT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和开颅血肿清除,药物可用呋塞米脱水,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
脑挫裂伤是脑组织撞击颅骨产生的器质性损伤,常伴点状出血和水肿。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相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或癫痫。治疗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颅内压,可用甘露醇联合白蛋白脱水,乌司他丁抑制炎症反应,左乙拉西坦预防癫痫发作。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源于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特征性表现为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CT显示脑沟脑池高密度影。治疗重点在于防治脑血管痉挛,可用尼莫地平扩张血管,氨甲苯酸止血,头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解症状。
脑实质出血指脑组织内血管破裂,常见于额叶和颞叶。症状包括进行性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CT可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出血量较大需手术清除血肿,药物可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止血,吡拉西坦改善脑代谢,胞磷胆碱促进神经修复。
脑外伤后脑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利静脉回流。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流质,避免用力排便。康复期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语言训练改善沟通障碍。定期复查CT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头痛加重或新发神经症状需立即就诊。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