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动与多动症的区别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好动与多动症的区别主要在于行为的目的性、持续性和社会功能影响程度。好动是儿童天性表现,多动症则属于神经发育障碍,需医学诊断。

1、行为目的性

好动儿童的行为通常具有明确目的,如对新鲜事物好奇或精力旺盛。多动症患儿的行为多表现为无目的、难以控制的冲动,如在课堂上突然离开座位跑动。好动儿童在感兴趣活动中可保持专注,多动症患者注意集中时间明显短于同龄人。

2、持续时间

好动行为多随环境改变而调整,休息后能恢复正常。多动症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在家庭、学校等不同场景均表现明显。普通好动儿童在青春期后活动量逐渐减少,多动症症状可能延续至成年。

3、社会功能影响

好动不影响儿童正常学习和社交能力。多动症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约半数患儿伴随对立违抗障碍。好动儿童能理解并遵守规则,多动症患儿常因冲动行为被误认为故意违纪。

4、生理基础

好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与性格气质相关。多动症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异常有关,影像学检查可见脑区激活不足。多动症具有遗传倾向,直系亲属患病概率显著增高。

5、干预方式

好动儿童通过合理运动、兴趣引导即可改善。多动症需综合治疗,包括行为矫正、感觉统合训练及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盐酸哌甲酯缓释片、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家长发现孩子存在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注意力涣散或学习困难时,建议及时到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就诊。日常可建立规律作息,减少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活动。避免将正常活泼误诊为疾病,也切忌忽视真正的多动症症状延误治疗。均衡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锌、镁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有助于神经系统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