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抑郁药要注意什么

崔界峰 副主任医师

崔界峰副主任医师 北京回龙观医院  临床心理科

服用抗抑郁药需注意用药依从性、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监测、剂量调整原则和特殊人群用药禁忌。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正确使用可改善症状,错误使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或副作用增加。

1、用药依从性

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是抗抑郁治疗的基础。突然停药可能引发撤药反应,表现为头晕、恶心或情绪波动。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嗜睡、口干等不适,通常2-4周后缓解。疗程通常需要数月,重度抑郁可能需要维持治疗1-2年。建议使用药盒分装药物,设置服药提醒。

2、药物相互作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与阿司匹林、华法林联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禁止与含酪胺食物同服。三环类抗抑郁药可能增强抗胆碱能药物副作用。合并用药需间隔至少2小时,中药滋补品也需告知葡萄柚汁会影响部分药物代谢。

3、不良反应监测

常见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头痛、性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用药初期需特别关注自杀意念变化,青少年患者风险较高。出现心悸、震颤等体征应及时就医。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老年人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剂量调整原则

抗抑郁药通常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根据疗效和耐受性逐步调整。换药需交叉渐减,避免两种药物突然替换。治疗无效时需考虑基因检测指导用药。妊娠期患者需评估风险收益比,哺乳期应选择乳汁分泌量少的药物。肝肾损伤患者需要减量使用。

5、特殊人群禁忌

双相障碍患者使用抗抑郁药可能诱发躁狂发作。癫痫患者慎用降低惊厥阈值的药物。青光眼患者禁用具有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心脏病患者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儿童用药需严格评估发育影响,老年患者应预防跌倒风险。

服用抗抑郁药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刺激性物质。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情绪,但需防止过度疲劳。饮食注意营养均衡,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治疗期间建议记录情绪变化和身体反应,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症状加重时须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定期心理治疗可增强药物疗效,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