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嗳气以及呕血黑便等症状。急性胃炎是胃黏膜急性炎症,通常由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或应激等因素引起。
上腹疼痛是急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灼烧样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部位多位于剑突下或左上腹,可能伴随胃部痉挛感。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背部,需与胰腺炎等疾病鉴别。
胃黏膜受刺激后会出现反射性恶心,严重时可导致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若含有胆汁可呈黄绿色。反复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出现口渴、尿少等症状。呕吐后腹痛可能暂时缓解。
炎症刺激会导致胃蠕动功能紊乱,产生明显的饱胀感和食欲下降。患者常自觉胃部不适,对食物产生厌恶感。长期食欲不振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需要及时干预。
胃排空延迟会导致胃内气体增多,表现为上腹胀满和频繁嗳气。嗳气后腹胀可能暂时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肠鸣音亢进,需与肠梗阻等疾病鉴别。
严重胃炎可能导致胃黏膜糜烂出血,呕出咖啡样物或鲜红色血液。血液经肠道消化后可排出柏油样黑便。出现呕血黑便提示出血量较大,需要立即就医治疗。
急性胃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发病初期可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渐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及过冷过热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胃镜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等药物治疗。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预防急性胃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