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中出现红色结晶可能与尿酸盐结晶、草酸盐结晶、药物代谢产物、泌尿系统结石、血尿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高嘌呤饮食可能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形成尿酸盐结晶。这类结晶在酸性尿液中呈现红色或橘红色,常见于痛风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减少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当增加饮水量有助于改善。
过量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等可能形成草酸盐结晶。这类结晶在显微镜下呈信封状,可能刺激尿路黏膜导致轻微出血。控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配合钙剂补充可减少结晶形成。
部分药物如利福平、酚酞等代谢后可能使尿液呈现红色。这种改变通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若持续出现结晶沉淀,需考虑是否存在药物性肾损伤可能。
尿路结石摩擦黏膜可能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形成红色沉淀物。常伴有腰痛、排尿困难等症状。超声检查可明确结石位置和大小,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
泌尿系统感染、肿瘤或外伤可能导致血尿,红细胞破坏后可能形成红色沉淀。需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排除严重病变。肉眼血尿持续超过24小时应立即就医。
日常应注意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限制高盐、高嘌呤食物,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帮助碱化尿液。出现排尿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抗生素。定期进行尿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异常,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需重视尿液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