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副主任医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男科
男性尿后滴沥可能由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泌尿系统感染、膀胱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膀胱等原因引起。
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可能导致排尿不畅、尿后滴沥。患者可能伴随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严重时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尿道狭窄多由外伤、炎症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尿道管腔变窄会使尿液排出受阻,出现尿后滴沥现象。可能伴有尿线变细、排尿费力等症状。轻度狭窄可通过尿道扩张治疗,重度需行尿道成形术。
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尿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排尿末滴沥。常伴随尿急、尿痛等不适。可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需多饮水促进排尿。
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或过度活动都可能造成尿液排空不全,出现滴沥症状。可能与糖尿病、长期憋尿等因素有关。需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类型,治疗包括膀胱训练、药物调节等。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膀胱神经调节异常,可能表现为排尿困难、尿后滴沥。常见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疾病。需针对原发病治疗,配合间歇导尿、骶神经调节等康复措施。
建议出现尿后滴沥的男性避免憋尿、限制酒精及辛辣食物摄入,保持会阴部清洁。日常可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排尿控制能力。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常规、超声、尿流率等检查明确病因。长期未治疗的尿后滴沥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需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