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愈率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早期患者通过手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实现临床治愈,中晚期需采取综合治疗控制病情。主要干预方式包括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放疗和化疗。
局限性病灶可通过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实现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随分期升高而下降。IA期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可选用吉非替尼片,II-III期患者建议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化疗。手术适应证需满足心肺功能储备达标且无远处转移。
EGFR突变阳性患者首选奥希替尼片,ALK重排患者适用克唑替尼胶囊。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明确驱动基因,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间质性肺炎症状。耐药后可通过液体活检评估新发突变。
PD-L1高表达患者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能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前需排除活动性自身免疫疾病,用药期间需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和结肠炎。出现免疫不良反应需及时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
立体定向放疗适用于不可手术的早期患者,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标准方案。放射性食管炎可选用康复新液缓解,放射性肺炎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控制炎症。精确放疗技术能降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
含铂双药方案仍是基础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替代传统紫杉醇注射液。化疗期间需预防性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出现神经毒性可加用甲钴胺片。维持治疗阶段可单药培美曲塞二钠延续。
确诊后应立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治疗期间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量不低于每公斤体重1.2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来源。适度进行呼吸康复训练改善肺功能,每周3-5次低强度有氧运动,每次不超过30分钟。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出现咯血、骨痛等新发症状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