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怀孕通常在28-32周检查胎位,胎位不正可能由羊水异常、子宫畸形、胎盘位置异常、胎儿活动过度或骨盆狭窄等因素引起。胎位不正会增加分娩风险,需通过B超或触诊确认,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
羊水过多或过少均可能导致胎位不正。羊水过多时胎儿活动空间过大,易出现臀位或横位;羊水过少则限制胎儿转动,增加头位固定困难。可通过超声监测羊水指数,若羊水过少可遵医嘱补液,羊水过多需排查妊娠糖尿病等病因。
单角子宫、双子宫或子宫纵隔等结构异常会限制胎儿活动,导致持续性臀位或斜位。此类情况需通过三维超声确诊,孕晚期可尝试外倒转术,但子宫畸形者成功率较低,必要时需选择剖宫产。
前置胎盘或胎盘低置可能占据子宫下段空间,阻碍胎头入盆。表现为孕晚期无痛性阴道出血,超声可明确胎盘附着位置。需避免剧烈运动,若34周后仍为臀位且胎盘覆盖宫颈内口,通常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
多胎妊娠或胎儿较小者活动度大,易发生胎位变化。双胎妊娠中约20%出现至少一胎为臀位,可能与宫腔空间竞争有关。可通过膝胸卧位矫正,但多胎妊娠矫正成功率低于单胎,需密切监测胎心变化。
骨盆入口狭窄或佝偻病骨盆会使胎头难以衔接,导致持续性枕后位或臀位。可通过骨盆外测量初步评估,结合胎儿大小综合判断。若头盆不称明显,即使胎位矫正后仍可能需剖宫产,建议孕36周前完成分娩方式规划。
孕晚期发现胎位不正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膝胸卧位或外倒转术矫正,但需监测胎动及胎心变化。日常避免长时间仰卧,选择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若矫正失败或存在胎盘异常、多胎等高风险因素,应提前与产科医生讨论分娩方案,必要时选择剖宫产以确保母婴安全。定期产检和胎位监测是预防意外情况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