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恶性淋巴瘤与鼻咽癌如何区分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鼻咽恶性淋巴瘤与鼻咽癌可通过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区分。鼻咽恶性淋巴瘤属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鼻咽癌则源于鼻咽部上皮细胞,两者在治疗方案和预后上存在差异。

1、病理类型

鼻咽恶性淋巴瘤病理分型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常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鼻咽癌多为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病理可见癌细胞巢状排列伴明显间质反应。确诊需依赖活检组织免疫组化检查,淋巴瘤标记物如CD20、CD3阳性,而鼻咽癌通常表达上皮性标记物如CK5/6。

2、发病机制

鼻咽恶性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部分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鼻咽癌主要与EB病毒持续感染、遗传易感性及咸鱼等腌制食品摄入有关,具有明显地域聚集性。两者虽均与EB病毒相关,但病毒潜伏基因表达模式不同。

3、临床表现

鼻咽恶性淋巴瘤常表现为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B症状如发热盗汗。鼻咽癌多以回吸性血涕、耳鸣耳闷为首发症状,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质地较硬。淋巴瘤病灶多呈黏膜下弥漫性生长,鼻咽癌易形成溃疡型或结节型肿物。

4、影像学特征

CT或MRI显示淋巴瘤病灶边界较清晰,密度均匀,较少侵犯颅底骨质。鼻咽癌常呈浸润性生长,易破坏颅底骨质及侵犯周围神经血管,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PET-CT中淋巴瘤SUV值通常高于鼻咽癌。

5、治疗方案

鼻咽恶性淋巴瘤以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为主,局部可辅以放疗。鼻咽癌首选调强放射治疗,中晚期需联用顺铂注射液等化疗药物。靶向治疗中,淋巴瘤多用硼替佐米注射液,鼻咽癌可采用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出现鼻咽部症状或颈部肿块时,应及时进行鼻咽镜检查和影像学评估。日常需避免吸烟酗酒,减少腌制食品摄入,EB病毒抗体阳性者应定期随访。治疗期间注意口腔黏膜护理,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放疗患者需保持鼻腔冲洗。营养支持可选用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补充肠内营养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