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产后容易得荨麻疹可能与激素水平波动、免疫系统变化、精神压力、接触过敏原或感染等因素有关。荨麻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可通过抗组胺药物、避免诱因等方式缓解。
妊娠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产后迅速下降,这种波动可能影响肥大细胞稳定性,导致组胺释放增加。表现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24小时内可自行消退但反复发作。建议保持皮肤清洁,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抓挠刺激。
孕期为保护胎儿形成的免疫耐受状态,在产后需要重新调整,可能出现暂时性免疫功能紊乱。常见于剖宫产或产后出血等应激情况,可能伴随发热或关节痛。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第二代抗组胺药。
产后睡眠不足、育儿焦虑等心理压力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使体内乙酰胆碱释放,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特征为直径1-3毫米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建议家属分担育儿压力,产妇每日保证4-5小时连续睡眠。
产后使用的卫生巾、收腹带等用品可能含致敏材料,或进食高蛋白滋补品引发过敏反应。表现为接触部位出现条索状风团,可能伴有眼皮或口唇水肿。需立即停用可疑物品,必要时使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
产褥期生殖道或乳腺感染时,细菌代谢产物作为过敏原可诱发荨麻疹。常见于会阴切口感染或乳腺炎患者,伴随局部红肿热痛。需治疗原发感染,可配合炉甘石洗剂外用止痒。
产后荨麻疹患者应记录每日饮食和接触物品,避免摄入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保持居室通风干燥,洗澡水温不超过38℃。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禁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制剂。若出现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