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娟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疤痕体质一般不建议纹身,可能增加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的风险。疤痕体质需避免的四类行为主要有纹身、外伤性操作、过度摩擦皮肤、未防护的紫外线暴露。
纹身过程中针刺会破坏真皮层,疤痕体质者可能因创伤修复异常导致局部胶原过度增生,形成隆起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此类瘢痕常伴随瘙痒、疼痛,且难以通过激光或手术完全消除。若已形成瘢痕疙瘩,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等药物干预,但预防意义大于治疗。
包括打耳洞、外科美容手术等有创操作,均可能诱发异常瘢痕。疤痕体质者皮肤受损后,成纤维细胞易过度分泌胶原蛋白,导致瘢痕超出原始伤口范围。日常应避免锐器划伤、动物抓咬等意外伤害,必要时可通过硅酮敷料预防瘢痕增生。
长期机械性摩擦会刺激角质层增厚,可能激活瘢痕相关生长因子。疤痕体质者需避免紧身衣物摩擦、反复抓挠皮肤等行为,特别是胸部、肩背等瘢痕好发部位。已有瘢痕者可联合使用积雪苷霜软膏辅助软化组织。
紫外线会加重瘢痕色素沉着,使新生瘢痕更显眼。疤痕体质者外出时应使用SPF30以上防晒霜,优先选择物理防晒方式如衣物遮盖。对于陈旧性瘢痕,可遵医嘱采用强脉冲光改善色沉。
疤痕体质者日常需注重皮肤保护,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避免使用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饮食上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以促进伤口正常愈合。若出现瘢痕增生倾向,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评估,早期干预可通过压力疗法、药物注射等手段控制发展。不建议自行使用祛疤产品,部分含激素成分的产品可能引发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