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脂肪粒挤出血都没挤掉通常不建议自行挤压。脂肪粒是粟丘疹的俗称,由表皮角质堆积或汗腺导管堵塞形成,强行挤压可能导致感染或瘢痕。
粟丘疹表现为皮肤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小颗粒,质地坚硬,多出现在眼周、面颊等皮脂腺丰富区域。其形成与油脂分泌旺盛、护肤品使用不当、皮肤微小创伤等因素有关。当挤压导致出血时,说明已损伤真皮层毛细血管,可能引发局部红肿、疼痛,甚至继发细菌感染。此时应立即停止挤压,用碘伏消毒后保持创面干燥。
若脂肪粒持续不消退或反复发作,需就医处理。皮肤科医生会使用消毒针头精准挑除内容物,或采用激光消融等专业方式清除。对于多发顽固性粟丘疹,可能需排查是否存在内分泌紊乱、高脂血症等系统性疾病。日常应避免使用油腻护肤品,清洁时动作轻柔,油性肌肤可定期使用含水杨酸的洁面产品帮助角质代谢。
保持规律作息和清淡饮食有助于减少皮脂过度分泌。选择标注"非致痘"的护肤品,卸妆时避免用力摩擦皮肤。若脂肪粒伴有明显红肿热痛,可能已合并感染,须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眼部周围的粟丘疹处理更需谨慎,避免自行操作损伤脆弱眼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