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垂体瘤与脑膜瘤在发病部位、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垂体瘤起源于垂体组织,多表现为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视野缺损;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细胞,常因压迫脑组织引发头痛或神经功能障碍。两者在影像学特征、生长速度及恶性概率上也有所不同。
垂体瘤多位于蝶鞍区,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可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功能性垂体瘤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肢端肥大或库欣综合征,无功能性垂体瘤通常因压迫视交叉导致双颞侧偏盲。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或颅底,生长缓慢但可能压迫运动皮层或语言中枢,引发肢体无力或言语障碍。影像学上垂体瘤常呈蝶鞍扩大伴骨质吸收,脑膜瘤则多表现为硬脑膜广基附着伴钙化。
垂体瘤治疗以经鼻蝶窦微创手术为主,药物如溴隐亭片可用于泌乳素瘤控制。脑膜瘤首选开颅手术全切,对于颅底或重要功能区肿瘤可能采用伽马刀治疗。垂体瘤术后需长期监测激素水平,脑膜瘤术后需关注癫痫发作风险。病理学上垂体瘤多为良性腺瘤,脑膜瘤存在WHO分级系统,少数呈非典型性或恶性特征。
建议出现持续性头痛、视力下降或激素异常者及时就诊神经外科,通过头颅MRI增强扫描和激素检测明确诊断。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影像学并监测神经功能,内分泌紊乱者需遵医嘱调整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日常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