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是怎么产生的

陈腊梅 副主任医师

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艾滋病毒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跨物种传播和基因突变产生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

1、跨物种传播

艾滋病毒最初源于非洲中部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体内存在的猴免疫缺陷病毒。人类通过狩猎或处理受感染灵长类动物时接触其血液,导致病毒突破物种屏障进入人体。病毒在适应人类宿主过程中发生基因重组,形成HIV-1和HIV-2两种亚型,其中HIV-1是全球主要流行株。

2、基因突变积累

病毒RNA基因组的高突变率使其快速进化。逆转录酶缺乏校正功能导致复制错误频发,每年每个碱基突变概率较高。这种特性使病毒能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产生耐药性毒株。M组HIV-1通过不断变异已分化出十余种亚型。

3、免疫系统逃逸

病毒表面gp120蛋白通过高频变异躲避免疫攻击。其能特异性结合CD4+T淋巴细胞受体,并利用CCR5或CXCR4辅助受体进入细胞。感染后病毒整合入宿主基因组形成潜伏库,常规免疫应答难以彻底清除。

4、全球传播扩散

20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病毒传播。不安全性行为、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等高风险行为推动流行。病毒经国际旅行和人口流动扩散至全球,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病例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各大洲。

5、持续进化适应

现代抗病毒治疗压力下,病毒持续产生耐药突变。重组病毒株的出现增加防控难度,如CRF07_BC等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 在亚洲流行。病毒通过调整复制策略维持长期感染,如潜伏感染细胞避免药物攻击。

预防艾滋病毒传播需坚持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具、规范输血管理等措施。感染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接触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等药物进行阻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避免合并机会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