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炜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普通外科
鸡精吃多了可能增加钠摄入超标风险,长期过量可能诱发高血压、肾脏负担加重等问题。鸡精的主要成分包括谷氨酸钠、食盐及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主要与代谢异常、味觉依赖、心血管风险等因素相关。
鸡精中食盐含量较高,每5克鸡精约含1克钠。成人每日钠推荐摄入量不超过2克,长期超量可能干扰电解质平衡,导致口渴、水肿等症状。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限制使用量,建议用香菇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部分鸡精。
过量钠需通过肾脏代谢,长期高钠饮食可能加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血压波动,需将每日钠摄入控制在1.5克以内。可选用低钠鸡精或柠檬汁调味减少风险。
谷氨酸钠持续刺激味蕾可能导致阈值升高,表现为对天然食物鲜味感知减弱。儿童长期食用可能养成重口味饮食习惯。建议烹饪时逐步减少鸡精添加量,用昆布、干贝等天然食材提鲜。
钠离子过量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相关,可能促进动脉硬化进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每日钠摄入超过3克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概率显著增加。合并血脂异常者应避免同时摄入高盐高脂食物。
部分鸡精含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增鲜剂,动物实验显示超剂量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头痛、面部潮红等谷氨酸敏感反应。选购时可查看配料表选择添加剂较少的产品。
日常饮食建议通过葱姜蒜、香草香料等天然调味料丰富口感,控制鸡精使用量每日不超过2克。烹饪时可在出锅前添加以减少高温分解产生的焦谷氨酸钠。高血压、肾病及孕妇群体应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限钠方案,定期监测尿钠及肾功能指标。外出就餐时可要求少放或免放鸡精,优先选择清蒸、白灼等低盐烹调方式的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