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扁平足通常不是由鞋子直接导致的,但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可能加重症状。扁平足主要与遗传、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不足等因素有关,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先天性扁平足多与遗传相关,足弓韧带结构发育异常导致足弓塌陷。这类患者幼年即可出现行走易疲劳、足底疼痛等症状。建议通过定制矫形鞋垫配合足部肌肉训练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考虑距下关节制动术等手术治疗。
全身性韧带松弛症或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足弓支撑力下降。这类患者常伴随膝关节过伸、手指反屈等表现。可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足部肌力,使用硬底鞋减少行走时足弓变形。
胫骨后肌等足弓动态稳定肌群力量薄弱时,无法有效维持足弓形态。常见于长期卧床或缺乏锻炼人群。推荐进行踮脚走路、毛巾抓握等针对性训练,必要时联合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疼痛。
足部骨折、肌腱断裂等损伤可能破坏足弓力学结构。如跟骨骨折后未规范康复易继发扁平足。急性期需石膏固定,恢复期应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平衡训练等康复锻炼。
神经肌肉疾病如脑瘫、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可能导致足弓塌陷,通常伴随肌张力异常或肌肉萎缩。需通过踝足矫形器配合康复治疗,严重畸形可考虑跟骨截骨术或关节融合术。
日常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鞋跟硬度适中的鞋子,避免长期穿平底鞋或高跟鞋。体重超标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儿童建议多进行赤足沙滩行走等自然训练。若出现持续疼痛、步态异常或足部变形加重,应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