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原因是什么?

3.03万次浏览

邵自强 主任医师

邵自强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大便失禁可能由肛门括约肌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直肠感觉障碍、炎症性肠病、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肛门括约肌损伤

分娩撕裂、肛周手术或外伤可能导致肛门括约肌结构破坏。患者常伴有肛门疼痛、局部瘢痕形成等症状。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严重者需手术修复,如括约肌成形术。药物可配合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缓解便秘压力。

2、神经系统疾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会影响排便控制神经通路。典型表现为便意感知减退伴下肢麻木。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同时使用蒙脱石散控制腹泻症状。

3、直肠感觉障碍

直肠脱垂或长期便秘导致直肠敏感性下降。常见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直肠感知,必要时使用聚乙二醇4000散软化粪便。严重直肠脱垂需经腹直肠固定术。

4、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会导致急迫性失禁。多伴随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需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激素治疗。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

5、盆底肌功能障碍

产后或老年性盆底肌松弛会使肛门直肠角异常。表现为咳嗽漏便、排便费力。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康复操有效,可辅助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功能。

日常需保持肛周清洁干燥,使用透气棉质内裤。饮食增加燕麦、红薯等膳食纤维摄入,控制咖啡因及乳制品。定时排便训练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记录排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病情。避免久坐久站,适量进行提肛运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至消化内科或肛肠专科就诊,必要时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