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高钠血症可通过增加饮水、调整饮食、静脉补液、使用利尿剂、治疗原发病等方式降低血钠水平。高钠血症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大量出汗、腹泻、尿崩症、醛固酮增多症等原因引起。
轻度高钠血症患者可通过增加饮水量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建议分次少量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水中毒。对于意识清醒且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每2小时饮用200-300毫升水,24小时总饮水量控制在2000-3000毫升。
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量低于3克,避免食用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酱油等高钠食物。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其中黄瓜、西瓜、梨等含水量高的食物有助于促进钠排泄。肾功能正常者可适量食用含钾丰富的香蕉、橙子等,帮助调节电解质平衡。
中重度高钠血症需静脉输注5%葡萄糖溶液或0.45%氯化钠溶液,输液速度应缓慢,通常每小时降低血钠浓度不超过0.5毫摩尔/升。儿童及老年患者需采用更谨慎的补液方案,可使用注射用葡萄糖氯化钠溶液配合电解质监测调整补液速度。
对于容量负荷过重的高钠血症,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或托拉塞米片等袢利尿剂促进钠排泄。中枢性尿崩症患者需配合使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控制尿量。使用利尿剂期间需监测尿量、血压及电解质水平,防止出现低钾血症等并发症。
继发性高钠血症需针对病因治疗,糖尿病高渗状态需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服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作用。颅脑损伤或肿瘤导致的中枢性尿崩症可能需要长期使用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维持水钠平衡。
高钠血症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饮水习惯,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定期监测血压和尿量变化,出现嗜睡、烦躁等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合并慢性肾脏病或心力衰竭者需严格记录每日出入量,根据医生指导调整饮水量和利尿剂用量。烹饪时用香草、柠檬汁等代替食盐调味,限制加工食品摄入有助于长期控制血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