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自己得抑郁症

4.08万次浏览

杨乐金 副主任医师

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自我否定等症状判断。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应激事件、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人格特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躯体不适等症状。

1、情绪持续低落

抑郁症患者会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显著情绪低落,表现为悲伤、空虚或无望感,且这种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焦虑或易怒,对日常活动丧失愉悦感。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但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2、兴趣减退

对既往热衷的活动明显丧失兴趣是核心症状,患者可能回避社交、放弃爱好,甚至无法完成基本工作任务。这种状态与疲劳不同,即使休息也难以改善。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重建行为模式,帕罗西汀片等药物可辅助改善动力不足症状。

3、睡眠障碍

约80%患者存在睡眠异常,包括入睡困难、早醒或睡眠过多。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是典型表现,多伴有晨重夜轻的情绪波动。米氮平片等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可调节睡眠节律,但需配合睡眠卫生习惯调整。

4、食欲改变

体重短期内减轻或增加超过5%需警惕,可能伴随胃肠功能紊乱。部分患者通过暴食缓解情绪,另一些则完全丧失进食欲望。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可改善伴随的消化系统症状,营养师指导的饮食计划有助于维持代谢平衡。

5、自我否定

过度自责、无价值感或反复出现死亡念头是危险信号,严重者可能伴随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等药物可用于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但需密切监测自杀风险并及时干预。

若出现上述多个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建议至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进行有氧运动,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家人应提供情感支持但不过度关注症状,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抑郁症如同其他慢性疾病需要专业治疗和长期管理,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