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急性肠梗阻的切除方法主要有肠段切除术、肠造口术、肠吻合术、肠粘连松解术、肠减压术等。急性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肿瘤压迫、粪石堵塞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
肠段切除术适用于肠管坏死或肿瘤导致的梗阻。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将健康肠管重新吻合。术前需评估肠管血供情况,术后需禁食并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腔感染等。术后恢复期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腹部体征变化。
肠造口术多用于急诊情况下暂时性解除梗阻。通过在腹壁建立人工肠造口,使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可考虑二期手术关闭造口。术后需加强造口护理,预防造口周围皮肤炎症。临时性造口通常在3-6个月后评估是否可行还纳手术。
肠吻合术是在切除病变肠段后,将两断端肠管进行吻合重建。根据吻合方式可分为端端吻合、端侧吻合和侧侧吻合。术中需确保吻合口无张力且血供良好。术后早期需警惕吻合口漏的发生,可通过胃肠减压、抗感染治疗等措施降低风险。
肠粘连松解术适用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通过手术分离粘连的肠管,恢复肠道通畅。术中需精细操作避免肠管损伤,术后可放置防粘连材料减少再次粘连。该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术后仍需预防肠麻痹和粘连复发。
肠减压术通过穿刺或切开肠管排出积气积液,缓解肠管扩张。可作为临时措施为后续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终末治疗手段。术中需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需预防腹腔感染。对于老年体弱无法耐受大手术者,肠减压术可能是较合适的选择。
急性肠梗阻术后需禁食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应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和难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术后早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床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出院后需定期复查,如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保持规律排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