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手被蚊子叮咬后出现整个手面肿胀可通过冷敷消肿、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预防感染、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蚊虫叮咬后的肿胀通常由过敏反应、局部炎症反应、搔抓刺激、继发感染、个体敏感性差异等原因引起。
使用干净毛巾包裹冰袋冷敷肿胀部位,每次10-15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低温能收缩血管减轻组织水肿,缓解瘙痒和灼热感。冷敷时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过敏体质者冷敷后若出现皮肤苍白麻木需立即停止。
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药膏减轻炎症,或炉甘石洗剂止痒。涂抹前需清洁皮肤,薄层覆盖肿胀区域。避免接触眼睛和黏膜,儿童使用时家长需监督用药。皮肤破损处禁用激素类药膏。
严重过敏者可服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等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能阻断组胺受体缓解肿胀和瘙痒。用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青光眼患者慎用。儿童用药需选择氯雷他定糖浆等剂型,家长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肿胀处出现脓液或发热时可能继发感染,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糖尿病患者蚊虫叮咬后更易感染,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叮咬部位的护理。
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伴呼吸困难、头晕等全身症状,需及时就诊。可能与蚊虫毒液引起的过敏性血管性水肿有关,严重者需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接触史者应排查登革热等疾病。
蚊虫叮咬后肿胀期间应避免进食海鲜、芒果等易致敏食物,穿着宽松衣物减少摩擦。外出时使用避蚊胺含量30%以下的驱蚊剂,安装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过敏体质者夏季可常备抗过敏药物,被叮咬后立即处理能有效减轻肿胀程度。日常保持环境干燥清洁,及时清理积水容器破坏蚊子孳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