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的特殊亚型,但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与典型1型糖尿病存在差异。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常在30岁后发病,起病隐匿且进展缓慢,早期症状类似2型糖尿病,如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胰岛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但胰岛功能衰退速度较典型1型糖尿病更慢。部分患者初期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但随着病程发展最终需要胰岛素治疗。该病具有自身免疫性特征,与典型1型糖尿病共享相似的遗传易感背景,但受环境因素影响更大。
典型1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起病急骤,胰岛功能迅速丧失,依赖胰岛素治疗。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保留数年,易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两者均存在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但破坏速度和程度不同。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自身抗体检测及胰岛功能评估,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建议确诊后定期监测血糖和胰岛功能,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适量运动有助于血糖控制。出现血糖波动或并发症征兆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