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盼盼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胸部X线等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检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心肌缺血和坏死区域。典型表现为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及病理性Q波。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对溶栓治疗或介入手术时机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部分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通过检测肌钙蛋白I/T、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可明确心肌细胞坏死程度。肌钙蛋白在发病3-6小时后开始升高,特异性最高,持续7-10天;肌酸激酶同工酶在4-6小时升高,24小时达峰。需进行系列检测观察动态变化,同时需排除其他引起酶升高的疾病如心肌炎。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评估病变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急诊造影能明确梗死相关动脉,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还可评估是否需要搭桥手术。检查需在导管室进行,存在少量辐射和造影剂过敏风险。
超声心动图能评估心室壁运动异常、室壁瘤形成及心脏功能,测量射血分数对预后判断至关重要。可发现机械并发症如乳头肌断裂、室间隔穿孔等急症。床旁超声检查无创便捷,适合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但受操作者经验影响较大,对心内膜下梗死敏感性较低。
胸片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肺淤血程度及肺部并发症,辅助鉴别气胸、肺炎等非心源性胸痛。急性期可能显示心影增大、肺静脉淤血征象。虽对心肌梗死无直接诊断价值,但能排除其他疾病并评估心功能状态。检查时需注意减少搬动危重患者。
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活动。饮食应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恢复期遵医嘱逐步进行心脏康复训练,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功能,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