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的特点是什么

2.46万次浏览

何洁 副主任医师

何洁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内科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精准度高、适用范围广、并发症少等特点。介入治疗通过影像学引导将导管或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适用于心血管、肿瘤、脑血管等多种疾病。

介入治疗采用局部麻醉或镇静方式,仅需在皮肤上做微小切口,通过血管或自然腔道进入体内,避免传统手术的大面积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住院时间通常缩短至1-3天,部分手术可实现当天出院。治疗过程中借助DSA、超声等影像设备实时导航,能精准定位毫米级病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该技术可覆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肿瘤动脉栓塞、神经血管介入等上百种术式,对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更具安全性。由于创口微小且操作精确,术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概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

接受介入治疗后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3-7天。术后1个月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指标,监测治疗效果。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持续控制基础疾病,吸烟者应严格戒烟。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如鱼类、蛋类及新鲜蔬菜水果,促进血管内皮修复。出现穿刺处肿胀发热或异常疼痛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