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膀胱脱垂的后果有哪些

3.72万次浏览

黄钟明 副主任医师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产后膀胱脱垂可能引发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产后膀胱脱垂主要与盆底肌损伤、分娩创伤、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会阴坠胀感、压力性尿失禁等表现。

1、尿频尿急

膀胱脱垂会导致膀胱位置下移,储尿能力下降,刺激膀胱壁神经引发尿频尿急。患者可能每小时需排尿多次,夜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这种情况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严重时需使用托肛器或手术修复。

2、排尿困难

脱垂的膀胱可能压迫尿道形成折角,导致排尿不畅、尿流变细或中断。长期残余尿增加易诱发感染,建议采取蹲位排尿减轻阻力,必要时需导尿处理。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松弛尿道平滑肌。

3、尿路感染

膀胱解剖位置改变会使尿液排空不全,细菌滋生概率显著上升。表现为排尿灼痛、尿液浑浊,可能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日常需保持会阴清洁,急性期可遵医嘱服用左氧氟沙星片或头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

4、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支撑结构破坏后,咳嗽、跳跃等腹压增高时会出现漏尿。轻度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强化肌力,中重度需考虑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药物辅助治疗可使用度洛西汀肠溶胶囊调节神经肌肉控制。

5、肾功能损害

长期严重脱垂可能导致输尿管扭曲梗阻,引发肾积水甚至肾功能减退。需通过超声评估上尿路情况,必要时行膀胱悬吊术解除压迫。保护肾功能可联合使用金水宝胶囊等中成药调理。

产后应避免提重物、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坚持每天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至少3个月。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组织修复,控制饮水量分次摄入。出现会阴坠胀或排尿异常时需及时就诊,通过盆底电刺激或生物反馈治疗改善症状,重度脱垂患者应考虑在产后6个月后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