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主要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及血行传播等途径传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原体侵袭,需加强防护。
母亲在分娩过程中若存在生殖道感染,如B族链球菌、衣原体等病原体,可能通过产道直接传染给新生儿。这类感染通常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呼吸急促、体温不稳定。临床需对高危孕妇进行产前筛查,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新生儿出生后若出现症状,需使用青霉素G注射液或头孢曲松钠注射液治疗。
家庭成员或医护人员若患有呼吸道感染,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传播给新生儿。患儿可出现鼻塞、呛奶等症状。护理时需佩戴口罩并做好手卫生,重症患儿需住院接受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
污染的手部、衣物或器具接触新生儿口鼻,可能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表现为喂养困难、反应低下。日常需严格消毒奶具和衣物,感染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或注射用头孢噻肟钠。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呼吸机管路、气管插管等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感染。这类肺炎病情进展快,需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治疗,同时需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灭菌管理。
新生儿败血症时,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肺部引起肺炎,常见于早产儿。病原体包括李斯特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需进行血培养检查,并使用注射用万古霉素或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生素治疗。
家长需保持新生儿居住环境通风,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面部。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但母亲患呼吸道感染时应暂停亲喂。注意观察婴儿呼吸频率、肤色及吃奶情况,若出现呼吸超过60次/分、呻吟或发绀,需立即就医。医疗场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早产儿等高危新生儿加强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