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患者、保持环境清洁、增强免疫力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具有较强传染性。
EV71型灭活疫苗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该疫苗可针对性预防EV71肠道病毒导致的严重并发症,基础免疫程序为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轻微反应,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婴幼儿排泄后家长应及时处理粪便并彻底清洁双手。无法洗手时可使用含75%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但需确保覆盖所有皮肤表面。
流行季节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不与发热或出疹患儿密切接触。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其分泌物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需专用。托幼机构发现病例后应对密切接触者观察10天,加强晨检和消毒。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患儿衣物应煮沸消毒,桌椅、门把手等高频接触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奶嘴、餐具等耐热物品可煮沸15分钟,图书等不耐热物品可紫外线照射消毒。
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婴幼儿每日睡眠应达12-14小时。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可适量食用鸡蛋、瘦肉、西蓝花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持续喂养至2岁,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助于提升抵抗力。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需特别注意儿童的口腔和皮肤护理。选择柔软衣物减少皮疹摩擦,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准备退热贴、口腔喷雾等缓解不适的用品,但所有药物使用均需医生指导。集体机构应建立病例报告制度,定期开展预防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