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肩部撞击综合征

7934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肩部撞击综合征是指肩关节活动时肩峰下间隙内的肌腱、滑囊等组织与肩峰或喙肩弓发生反复摩擦或挤压,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与肩峰形态异常、肌腱退变、过度使用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肩关节外展时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解剖结构异常

肩峰形态异常如钩状肩峰或骨赘形成,会直接缩小肩峰下间隙。喙肩韧带增厚钙化也会导致空间狭窄。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先天性结构问题,早期可能无症状,随年龄增长逐渐出现撞击。需通过X线或MRI检查确诊,严重者可能需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

2、肌腱退行性变

长期过度使用导致肩袖肌腱反复微损伤,引发肌腱水肿、纤维化甚至部分撕裂。退变的肌腱体积增大,更易在抬臂时被挤压。常见于需要反复上举动作的职业如油漆工、游泳运动员。超声检查可评估肌腱状态,早期可通过冲击波治疗促进修复。

3、滑囊炎症反应

肩峰下滑囊在反复摩擦下发生炎症增生,滑液分泌增多导致肿胀。急性期可见局部皮肤发红发热,慢性期形成粘连。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等全身性疾病相关。消炎镇痛药如塞来昔布胶囊配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症状。

4、肌肉力量失衡

肩袖肌群与三角肌协调性破坏时,肱骨头会上移撞击肩峰。常见于长期姿势不良或中风后偏瘫患者。表现为主动抬臂疼痛而被动活动正常。康复训练应重点加强冈上肌、冈下肌力量,可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内旋练习。

5、外伤后继发改变

锁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或肩锁关节脱位后,可能改变肩峰空间结构。部分患者术后瘢痕组织增生也会诱发撞击。需结合受伤史和三维CT重建判断,必要时行二次手术矫正。术后早期介入物理治疗预防关节僵硬。

日常应注意避免长时间提重物或高举动作,睡眠时患侧垫高减轻压力。急性期可用冰敷缓解疼痛,慢性期建议温水浴促进血液循环。推荐进行钟摆练习、爬墙训练等低强度康复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肩袖撕裂,需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