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受伤流血可通过压迫止血、清洁消毒、包扎保护、预防感染、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受伤流血通常由外伤、皮肤破损、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感染等因素引起。
使用干净纱布或毛巾直接按压出血部位,持续施加压力5-10分钟,避免频繁松开查看。若血液渗透纱布,可在原有纱布上继续叠加,不要移除已浸血的敷料。四肢出血可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以上,减少血液流向伤口。动脉出血呈喷射状且颜色鲜红,需立即加压并尽快就医。
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泥沙等异物。碘伏溶液或医用酒精由伤口中心向外环形消毒,面积需超过伤口边缘3-5厘米。动物咬伤或污染严重的伤口需用双氧水反复冲洗。避免使用牙膏、面粉等非医用物品处理伤口,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浅表伤口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后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边缘。关节部位用弹性绷带包扎保持适度压力,避免使用棉花直接接触创面。水胶体敷料适用于渗出较多的伤口,能吸收渗液并保持湿润环境。每日检查包扎松紧度,敷料浸湿或污染需立即更换。
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时需遵医嘱口服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需在24小时内注射,尤其被生锈金属或土壤污染的伤口。观察伤口是否出现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发热超过38℃需就医。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更需警惕感染扩散。
伤口长度超过3厘米、深度达皮下脂肪层、面部关键部位损伤需缝合处理。活动性出血持续20分钟未止、疑似骨折或内脏损伤应立即急诊。被动物咬伤需同时接种狂犬疫苗,严重烧伤或化学灼伤需专科处理。定期换药期间如发现愈合不良、异常肉芽增生需复诊评估。
受伤后24小时内避免伤口接触生水,保持敷料干燥清洁。恢复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裂开,上肢受伤者可进行握拳练习预防静脉血栓。定期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出现麻木感或剧烈疼痛需排除神经血管损伤。所有开放性伤口均建议完成破伤风免疫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