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3周岁宝宝发烧39摄氏度可通过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使用退热药物、观察伴随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宝宝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可重复进行擦拭直至体温下降,同时保持室内通风,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若宝宝出现寒战需停止物理降温并注意保暖。
发热会导致体液流失加快,建议家长每15-20分钟给予少量温开水或口服补液盐,单次饮水量不超过50毫升。可观察宝宝尿量判断脱水情况,6小时内无排尿需警惕脱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果汁,以防加重胃肠负担。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或小儿退热栓。给药间隔不少于4-6小时,24小时内用药不超过4次。禁止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用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若出现皮疹或呕吐需立即停药。
家长需记录发热持续时间、热型及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皮疹、精神萎靡等。警惕热性惊厥先兆,表现为四肢僵硬、眼球上翻。出现嗜睡、拒食、呼吸急促或皮肤瘀斑等需立即就医。建议每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发热持续24小时未退,或体温超过40摄氏度需急诊处理。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病毒感染可配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严重感染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发热期间应保持宝宝衣着宽松,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米汤、藕粉、蔬菜泥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可逐步添加瘦肉粥、蒸蛋等优质蛋白。每日保证12-14小时睡眠,避免剧烈活动。体温正常48小时后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但需继续观察1周有无反复发热。家长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患儿用品每日消毒,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