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类风湿关节炎需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相鉴别。这些疾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评估进行区分。
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累及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骨关节炎通常表现为关节晨僵时间短于30分钟,且以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较少出现全身症状。影像学可见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治疗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等。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脊柱关节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和脊柱。典型表现为夜间腰背痛伴晨僵,活动后缓解,晚期可出现脊柱强直。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该病较少累及外周小关节,且类风湿因子阴性,HLA-B27阳性率较高。治疗需结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以及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痛风性关节炎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引起,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表现为突发剧烈红肿热痛。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对称性多关节炎不同,痛风多为单关节急性发作,血尿酸水平常升高,关节液检出尿酸钠结晶可确诊。急性期常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缓解症状,慢性期需服用别嘌醇片、非布司他片控制尿酸。
银屑病关节炎伴发于银屑病皮肤病变,表现为不对称性关节炎,可累及远端指间关节并出现特征性"笔帽样"畸形。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该病类风湿因子通常阴性,且伴有银屑病皮损或指甲改变。治疗需兼顾皮肤和关节症状,常用甲氨蝶呤片、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等药物。
反应性关节炎继发于泌尿生殖系或肠道感染,表现为非对称性下肢关节炎,常伴发结膜炎、尿道炎。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该病具有自限性,关节症状多在感染后1-4周出现,实验室检查可能发现沙眼衣原体或肠道致病菌感染证据。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可选用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关节症状严重时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日常需注意关节保暖,避免过度劳累,可进行游泳、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摄入,限制高嘌呤食物。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疾病活动度指标,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出现关节肿胀加重或新发症状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