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华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抑制血管生成的靶向药主要有贝伐珠单抗注射液、阿帕替尼片、索拉非尼片、舒尼替尼胶囊和仑伐替尼胶囊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适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该药适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胶质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阿帕替尼片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活性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主要用于晚期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等,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
索拉非尼片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同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适用于肝细胞癌、晚期肾细胞癌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可能出现腹泻、皮疹、手足皮肤反应等副作用,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剂量。
舒尼替尼胶囊是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细胞增殖双重作用。主要用于胃肠间质瘤、晚期肾细胞癌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腹泻、黏膜炎等,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仑伐替尼胶囊是多重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适用于肝细胞癌、分化型甲状腺癌和肾细胞癌的治疗。可能出现高血压、蛋白尿、疲劳等不良反应,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和尿蛋白。
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剧烈运动。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出血倾向,应立即就医。不同肿瘤类型和分期适用的靶向药物存在差异,具体用药方案应由肿瘤专科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