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腊梅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皮肤科
上眼皮长白色疙瘩可能是睑腺炎、粟丘疹或脂肪粒等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涂抹或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常见原因包括油脂分泌异常、细菌感染或毛囊堵塞等。
早期白色疙瘩若无红肿疼痛,可用40℃左右毛巾热敷5-1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3-4次。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堵塞的皮脂腺分泌物排出。操作时注意避免烫伤,热敷后保持眼部清洁。若疙瘩伴随瘙痒,热敷后可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
若疙瘩伴随红肿热痛,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或红霉素眼膏,每日在患处涂抹薄层。使用前需清洁双手,避免药膏管口接触眼部。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如加重需停用并就医。
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脂肪粒或粟丘疹,可在皮肤科进行二氧化碳激光气化治疗。激光能精准破坏囊壁结构,术后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揉眼。治疗后有轻微结痂属正常现象,通常5-7天脱落,期间不可强行撕扯。
较大囊肿或疑似睑板腺囊肿时,需行门诊小手术。医生会局部麻醉后切开排脓,并彻底清除囊壁防止复发。术后需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预防感染,48小时内避免沾水。切除物可能送病理检查以排除其他病变。
每日用婴儿洗发水稀释后清洁睑缘,清除多余油脂。化妆人群需选用非致痘型眼部卸妆产品,避免残留堵塞毛孔。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欧米伽3脂肪酸。长期戴隐形眼镜者需注意镜片清洁周期。
出现白色疙瘩后应避免自行挑破,防止继发感染。观察3天后无改善或出现视力模糊、眼睑肿胀扩散等情况需及时就诊眼科。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人群更需警惕感染风险,早期干预可降低并发症概率。日常注意用眼卫生,定期更换枕巾毛巾等直接接触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