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好发部位在哪里

4.01万次浏览

王亮 副主任医师

王亮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科

疲劳性骨折好发部位主要有跖骨、胫骨、腓骨、股骨和脊柱。疲劳性骨折是由于骨骼长期承受反复微小应力导致的骨皮质断裂,常见于运动员、军人等长期高强度训练人群。

1、跖骨

跖骨是足部承重的主要骨骼,第二和第三跖骨中段最为常见。长时间跑步或跳跃时,足部反复受到冲击力,可能导致骨皮质微损伤累积。典型表现为足背局部压痛和肿胀,负重时疼痛加剧。早期可通过石膏固定4-6周,配合使用骨肽注射液、碳酸钙D3片等促进骨愈合。

2、胫骨

胫骨中上段是跑步相关疲劳性骨折的高发区域。骨骼肌附着点处的应力集中,加上运动时地面反作用力传导,容易造成骨皮质裂纹。症状包括运动后胫骨内侧钝痛,可能伴有局部皮温升高。治疗需停止训练8-12周,必要时使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辅助康复。

3、腓骨

腓骨下1/3处常见于篮球、足球等需要频繁变向的运动。踝关节不稳定时,腓骨承受异常扭转力,可能导致螺旋形不完全骨折。表现为外踝上方压痛,单腿跳跃试验阳性。建议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护,配合接骨七厘片等中成药调理。

4、股骨

股骨颈和股骨干是负重骨骼中较脆弱的部位,多见于新兵训练或长跑运动员。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区。核磁共振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治疗需绝对卧床6-8周,严重者需行空心钉内固定术。

5、脊柱

腰椎峡部是脊柱疲劳性骨折的特发部位,常见于体操、举重等需反复过伸动作的运动。椎弓根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可能引发慢性腰痛,前屈时减轻而后伸加重。治疗采用硬质腰围固定3-6个月,配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抑制骨吸收。

预防疲劳性骨折需注意运动负荷渐进性原则,每周训练量增幅不超过10%。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可选择牛奶、奶酪等富钙食物。运动前后做好充分热身和拉伸,建议使用缓冲性能好的专业运动鞋。出现持续局部疼痛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导致完全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