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乙型流感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7天内具有传染性,传染性最强阶段为发热期。乙型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通常为1-4天。
乙型流感患者在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前24小时已具备传染能力,此时病毒可通过打喷嚏、说话或接触传播。发病初期体温升高阶段病毒载量达到高峰,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颗粒,此时与患者密切接触或处于密闭空间,感染概率显著增加。随着退烧和症状缓解,病毒排出量逐渐减少,但部分患者仍可能携带病毒5-7天,免疫功能低下者排毒期可能延长。儿童患者传染期往往比成人更长,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体环境容易引发聚集性传播。
极少数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如接受器官移植或化疗者,病毒排出时间可能超过2周。这类特殊情况需通过核酸检测确认病毒是否仍具活性。长期排毒者需严格隔离,避免造成院内感染或家庭内传播。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感染后也需延长观察期,其病毒清除速度可能慢于健康人群。
预防乙型流感传播需注意佩戴口罩、勤洗手及环境消毒。发病期间应居家隔离,避免前往公共场所。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在流行季节前完成免疫接种。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