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一般能治好,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与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长期站立、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静脉迂曲扩张、酸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症状。
保守治疗适用于早期静脉曲张患者,包括穿戴医用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弹力袜通过梯度压力改善静脉回流,需白天持续穿戴,夜间可脱下。日常可进行快走、游泳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小腿肌肉泵功能。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少腹腔压力对静脉的压迫。
药物治疗多用于缓解症状,常见药物包括地奥司明片、迈之灵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等。地奥司明片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下肢肿胀感。迈之灵片含马栗树籽提取物,能改善静脉张力。羟苯磺酸钙胶囊可减少微血管渗漏,缓解皮肤营养障碍。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替代根本性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中重度静脉曲张,传统方法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切除病变静脉消除反流。微创治疗包括射频消融术、激光闭合术等,利用热能闭合曲张静脉,创伤小且恢复快。泡沫硬化剂注射适用于局部静脉曲张,通过化学刺激使血管闭合。术后仍需穿戴弹力袜,预防复发。
下肢静脉曲张治疗后需长期维护,避免久站久坐,每日抬高下肢,坚持穿戴弹力袜。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血管修复。避免热水泡脚、剧烈运动等增加静脉压力的行为。若出现皮肤溃疡、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需及时就医。定期复查静脉超声,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