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小孩急性胃肠炎不吃饭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少量多餐、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制剂、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改善。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腹部受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发病期间应选择低脂低纤维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稀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减轻胃肠负担。可尝试将食物温度控制在温热状态,减少对胃肠黏膜的刺激。
将每日进食量分为6-8次,每次给予20-30毫升食物。采用小勺缓慢喂食,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引发呕吐。两餐间可间隔1-2小时,待胃肠功能逐步恢复后再增加单次进食量。
使用口服补液盐Ⅲ能有效预防脱水,每袋需用250毫升温开水冲服。根据患儿体重和脱水程度调整用量,轻度脱水按50毫升/公斤补充。注意分次少量饮用,避免加重恶心症状。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每次1袋每日2次用温水冲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影响疗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病毒性胃肠炎效果较好。
蒙脱石散能吸附肠道毒素,3克/次每日3次空腹服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可抑制肠道分泌,1.5毫克/公斤分3次口服。严重呕吐可短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口崩片,但须严格遵循儿科剂量。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若持续8小时无尿或出现嗜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逐渐增加食物稠度,从米糊过渡到软饭需3-5天。注意餐具消毒和手卫生,患病期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排便次数,症状加重时及时复查血常规和电解质。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腹部直接吹风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