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什么病

3.96万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的慢性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浅表静脉迂曲扩张、皮肤色素沉着或溃疡。主要有遗传因素、长期站立或久坐、妊娠期静脉压增高、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肥胖等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具有家族聚集性,若父母存在静脉瓣膜结构异常,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这类患者通常在青年期即出现小腿酸胀感,夜间可能加重。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穿戴医用弹力袜延缓进展,必要时可考虑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

2、职业性劳损

教师、护士等需长期站立职业人群,因重力持续作用使静脉血液淤积,易出现踝部水肿和皮下毛细血管扩张。建议每1小时活动踝关节促进回流,休息时抬高下肢超过心脏水平,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静脉张力。

3、妊娠期诱发

妊娠中后期子宫增大压迫髂静脉,加上孕激素松弛血管作用,60%孕妇会出现暂时性静脉曲张。多数产后6个月自行缓解,哺乳期可进行小腿肌肉按摩,若持续存在需排除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必要时采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4、血栓后遗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破坏瓣膜功能,导致继发性静脉曲张,常伴随肢体顽固性水肿和皮肤脂质硬化。这类患者需长期抗凝预防复发,如使用利伐沙班片,合并溃疡时需联合己酮可可碱注射液改善微循环。

5、肥胖相关

体重超标会增加腹腔压力阻碍静脉回流,重度肥胖者可能同时存在髂静脉受压。减重5%-10%即可明显改善症状,日常避免穿紧身裤,可尝试迈之灵片辅助治疗,合并严重皮肤病变时需行射频消融术。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避免高温泡脚、跷二郎腿等加重淤血的行为,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下肢肌肉泵运动,睡眠时垫高脚部15-20厘米。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增强血管弹性,限制钠盐预防水肿,若出现皮肤发黑、溃烂或突发肢体肿胀需立即就医评估。